2019年科技先锋奖
2019年科技先锋奖获奖名单
获奖单位、个人介绍
科技进步奖
PERC单面/双面电池(管式PECVD)量产技术
项目简介:本项目于2017年成功实现全球首家高效管式PERC电池的大规模量产,成为行业新一代高效光伏电池的领导者。项目首创采用管式PECVD制备背面钝化膜,结合激光掺杂SE技术,实现PERC电池GW级量产,其单面PERC电池的平均转化效率达到22%;管式PERC双面电池通过优化电池背面结构,将全铝背场调整为局部铝栅线,从而实现电池的双面发电,其双面电池正面平均转化效率达到22%,背面平均转化效率达到15%。同时,该项目技术解决了管式PECVD绕镀、划伤所导致的EL检测不良等量产工艺关键技术难题;采用LED光源氢钝化技术取代常规的卤素光源氢钝化技术,使得LID(60kWh)衰减小于2%,同时氢钝化工序使电池转换效率提升0.05%。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组织的技术评审会议上,该项目技术被业内资深技术专家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双真空三维成型用环保聚丙烯吸塑材料的压延生产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广东天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超高压城镇燃气输配系统运行与维护关键技术
面向制造业的多媒体检索和防伪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智能数控陶瓷压砖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完成单位:佛山市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冯瑞阳、温怡彰、杨金辉、苏龙保、周性聪、霍志恒、周恩杰、曾允茹、黄国雄、温证钧、梁超寰、邓耀顺、黄蓉
项目简介:该项目自主研制了陶瓷压砖机新一代数控系统,开发了参数在线辨识并自动优化控制参数的动梁控制、基于模糊控制技术并自动优化控制参数的顶出控制算法、基于模型预测的主缸加压控制等先进算法,开发了图形化的人机交互界面。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性能,使控制精度及控制速度得到有效提升,具有高稳定性,提高了陶瓷砖的品质及生产效率。
该项目通过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组织科技成果鉴定,鉴定认为其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取得登记证书。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外观专利1件,完成软件著作登记2件,发表论文3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项目技术成果已用于新控制系统的YP系列陶瓷砖压机,经用户使用反映良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炉内高分子脱硝技术探究与脱硝高分子药剂研发
大蜜丸内包装技术研究
高效节能发泡陶瓷辊道窑
完成单位: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陈水福、潘建环、王子能、马超、杨家民、彭星星、钟永灿、龙威舜、赵猛、高玉林、梁宏春、邓刚、廖伟锋
项目简介: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高效节能发泡陶瓷辊道窑是一种发泡陶瓷材料专用的连续烧成设备,科达洁能有针对性地对窑炉各区带的划分、烧嘴的布置、风管路的设置及缩小断面温差等系统因素采取不同措施,确保窑炉烧成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稳定性。
根据发泡陶瓷烧成工艺特点,对辊道窑的各温度段进行研究,开发出独创的分段系统,使其烧成周期由原来的24h缩短至6~22h,大幅缩减产品生产周期;对专用窑具进行创新,设计了一套双层碳化硅梁+垫板的窑具结构,使得产品规格变大且运行平稳;开发出与发泡陶瓷工艺曲线相吻合的燃烧系统,使其产品上下温差小,在高温发泡前能充分的氧化分解均匀,烧成时产品合格率高;开发出一套热风循环冷却系统,能有效的防止产品因冷却不均而产生开裂,减短冷却时间;产品采用了智能化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具有调节烧成周期、智能化控制、配方管理、远程监控等功能。
基于云技术的流线包覆式节能辊道窑
完成单位:广东中鹏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万鹏、刘斌、谢伟、徐广华、杨胜传、宋旭、安爱平、袁茂圣、张锐、赖日东、陈建文
项目简介:本项目基于云技术的流线包覆式节能辊道窑属于建材机械行业领域,主要通过三个核心技术方向(节能减排、工业设计和互联网+)来提升烧成装备水平。获授权发明专利共计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1项,授权软件版权3项和外观专利3项,并发表论文5篇。并获得德国红点机构主持的“中国好设计奖” ,被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认定项目整体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入选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19年本)。2017年度中国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科技进步类)、2018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典型用户包括: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广东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佛山市简一大理石陶瓷有限公司等。
具有防滑功能的环境友好型全玻化抛光砖--玻化原石
完成单位:佛山市东鹏陶瓷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金国庭,钟保民,祁明,姜安宁,徐登翔,曾志刚,曾权,管霞菲,曾立华,谢穗
项目简介:本项目针对目前抛光砖存在易滑倒的问题,通过表面防滑处理技术、喷墨渗透技术、布料技术等核心技术攻关,开发出兼具防滑、防污及高光泽度的,更加环保的功能化全玻化抛光砖(玻化原石)产品。
项目创新了抛光陶瓷砖的微结构防滑机制,自主开发新型防滑液,在确保产品的光泽度及耐污性能的基础上,提升防滑性能高达30%。并结合防滑液的涂布工艺及其专用设备,有效降低了固废物的排放量。
项目技术和产品稳定成熟,易于在抛光砖行业推广应用,现已在市场上被广泛应用,获得用户好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获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创新奖,第八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奖,禅城区科学技术奖。
创新创业奖
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第2完成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第3完成人)、中国节能协会节能减排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第1完成人)、中国专利优秀奖一项、美的集团十大科技明显、美的集团十大发明人等多项奖励。
作为主要起草人员参与起草了GB/T 29031-2012《空气源空调(热泵)热水机组》、GB/T 25127.2《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JB/T 12840-2016《空气源热泵高温热风、高温热水机组》、JB/T 12841-2016《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等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截止到目前,骆名文同志累计申请专利80余项,其中海外专利申请7项。
简介:李成应博士,现任佛山市南海东方澳龙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公司整体事务,直接负责公司科技研发工作,入职以来,主持公司开展多项重大新兽药研发工作,公司研发技术取得快速进步。主导公司共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4项,并建立相应的国家质量标准4项;其中,二类新兽药1项,五类新兽药3项。主持公司建立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吴育林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现已申请国内外专利600多项,专利产品荣获七中国专利奖、三次广东省专利优秀奖、一次广东省专利银奖。2009年首次提出以人为本的“情调照明”理论,出版情调照明系列丛书5本。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顾瑛院士的指导下,提出“太阳光是最健康的光”,并以太阳光光谱作为研究方向,出版中国第一本《光与健康》,建立了光健康理论体系及模型,为光健康产业的新兴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引领行业从照明向光健康行业发展,研发的自然光光谱弥补了国内健康光谱研究的空白。
深耕食品饮料包装行业二十余年,作为公司总经理,先后主导多项行业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解决了行业多项重大技术难题。发表论文8篇,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100余件,其中“一种设有瓶口槽的瓶胚模具结构”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后置式PET吹瓶模具的手柄安装孔的成型机构”获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先后参与了8项国家标准的起草,并是其中三项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人,先后多次获得省市级科技创新奖,并于2013年被评为佛山市创新领军人才,2014年获得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热工装备节能及智能化领域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委项目等二十多项工业研究项目,主持研制与开发无泄漏余热干燥窑、RKCMS窑炉计算机监控系统等十多个大型科研项目。参与编写《陶瓷工业窑炉施工及验收规程》、《辊道式烧成窑炉》等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获得了专利70多项。他主导设计的“高铁时代窑炉”被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综合评定项目整体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国陶瓷行业窑炉设备的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简介:金国庭,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陶瓷企业工作累计28年,曾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科研项目的科技攻关、研究开发工作;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生产疑难技术问题解决工作。做为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33件,获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创新奖二等奖一项,广东省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广东省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清远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两项、佛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两项;禅城区科技奖一项,被评为“2016年度佛山陶瓷行业十大环保推行者”“十二五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15年度标准化工作先进个人”“推动佛山陶瓷行业进步科技优秀个人”。研发的诸如喷墨渗透抛光砖、晶刚釉、闪电米黄等产品都成为行业内遥遥领先的重大技术突破产品。并组建了陶瓷行业首条干法制粉生产线,替代传统高能耗的湿法制粉工艺。
通过创新她从供给侧完成技术突破,增加了饰面装饰材料的功能,引领行业创新趋势;在汽车内饰领域打破了外资企业对高端饰面材料市场的垄断,并取得20多项成果;专利申请14项,授权3项;获佛山市禅城区科技奖1项;其参与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4项,产品产业化创造的经济效益超12亿元。
技术发明奖
海洋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
主要完成人:吴平平
所在单位: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简介:吴平平同志,在海洋工程、船舶工程技术领域拥有近40年的研发经验。作为主要发明人在相关技术领域拥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4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并带领团队成功开展了海洋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研发。该项目采用分布式计算机结构开发,实现中央控制级、电机变频控制级和桩腿现场控制级的三级控制模式,并通过多油缸同步控制和载荷自动检测技术,解决了重载升降过程桩腿同步运动的重大问题;同时研制出陆基大型台架试验设备,解决了升降系统在风暴载荷下的承载安全试验国际性难题。项目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件,获得授权11件。项目技术打破了全产业链的国外技术垄断,取得系列重大突破,对我国海洋战略发展有重要示范和推进作用。